希臘一半的黃金簽證賣給中國人
“我們缺錢,中國人缺自由”
近日,希臘的《每日報》(Kathimerini)援引該國移民政策部最新的統計數據報道,2013年以來希臘發放的長期居留簽證中,有58%給了中國投資者。
自"黃金簽證"項目啟動以來至2019年第一季度,共發放了4145份此類簽證。其中2416份由中國人得到,占第一位;俄羅斯人得到428份,據第二,居第三位的是土耳其人。
為什么希臘要出售那么多“黃金簽證”,為什么中國人要買那么多?用一位希望人的話來說:“我們缺錢,中國人缺自由”。
希臘這個國家,盡管政府四處借債度日,卻絲毫不敢削減公民的高福利。
醫療、教育、養老這三座大山,政府自己扛著,而人民每天工作5、6個小時,其中一個小時的時間在喝咖啡。最要命的是,還要贍養占總人口25%的公務員大爺們,這些大爺們每天工作4小時,一年14薪,40歲開始就能領養老金。
希臘的困境,都因為希臘的“民主”,更確切的說是“民粹主義”,將這個國家的經濟拖入谷底。希臘政府還不能怪別人,如果沒有這樣的“民粹主義”,他們也不可能上臺。
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新書《政治秩序及其衰落》中有這樣一個觀點:假如一個國家在沒有形成強大而獨立的國家機器和工業化前就得到民主制度,這個國家將深陷腐敗泥潭。
不幸的是,希臘,就是一個還沒有徹底經歷工業化的國家,同時他們有著幾千年民主制度的傳統,這種腐敗,是“民主的腐敗”,是從下至上的“民粹主義”腐敗。
如果說希臘有著美國或者中國一半強大的國家機器和成熟的產業,那么,小國寡民,成為北歐這樣高福利的國家都沒關系,可希臘的GDP占比,完全暴露了這個國家經濟的脆弱。
希臘GDP的85%,來自于服務業。希臘是一個旅游大國,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雅典的衛城每年吸引千萬游客這很正常,但85%的GDP來源于服務業,也太多了點,剩下的工業僅占12%,農業占3%。
一個國家的經濟都是靠賣門票、開酒店來維持,單一性太強,根本撐不起希臘人民習以為常的高福利社會。
“25萬歐元,買愛琴海公寓,一家三代移民歐洲”
這是希臘人為了緩解經濟壓力想出來的移民法案,吸引最多的人群,就是中國人。這句話對中國人的吸引力,還是相當巨大的。
自從希臘爆發“債務危機”,房價被攔腰截斷,在雅典市區最好的地段,公寓的價格一平在3000歐元左右,精裝修,全套家私。而那些坐山面海,真正能“春暖花開”的別墅豪宅,也不過5000歐元左右一平。
“抄底希臘”,成為這兩年移民行業最響亮的口號之一。
中國投資者經常會買下一套公寓,然后出租賺錢,等待歐盟綠卡的發放。
對于護照免簽國家少得可憐,基本上走完一圈相當于“海賊王”的中國人來說,這張歐盟綠卡帶來了更多的“自由”。如果你喜歡雅典,喜歡愛琴海,在這里住滿7年之后,還可以申請入籍,拿到歐盟護照之后,成為了華僑,自由就不僅僅是免簽了。
自從2014年這個移民法案正式實施以來,中國人,已經成為希臘最大的外籍投資者,在政府層面,有一帶一路的政策,2016年,央企中遠海運集團買下了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67%的股權,還有更多的投資計劃正在醞釀當中。
在民間層面,“抄底希臘”也帶來了資金和就業機會。在希臘失業率這么高的情況下,如果你中文流利,完全不用為找工作發愁,不斷涌入中國投資者和游客,是最好的衣食父母。
從底層全球化到資本全球化
就在20年前,中國人來到希臘,最多的是底層淘金者。
1996年,希臘迎來了第一批大規模的中國移民,這些人大部分都沒有合法身份,抱著來歐洲淘金的夢想,在希臘做小生意,最多的是服裝貿易,隨之發展起來了華人餐館、洗衣店、超市,到了2005年,形成了以貿易批發市場為中心的“中國城”。
在這座“中國城”里,你見到的是中國底層的全球化。
很多人的第一站并不是希臘,而是附近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到這些國家的華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他們發現了希臘市場。中國人就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哪里有市場,就飄到哪里。
在中國人沒來之前,這座中國城是雅典最差的街區之一,到處都是流鶯和癮君子,但有一個好處,就房價奇低。中國淘金者初來乍到,當然選最便宜的地方落腳,經過近十年的打拼,這里從“紅燈區”變成了雅典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很多希臘商人看到中國人“賺錢不要命”,干脆把店鋪也盤給他們,這里也就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城”。
2001年,希臘對“非法移民”進行了一次大赦,2005年,又來了一次大赦,很多中國人就是通過這兩次大赦,拿到了合法身份,從此做生意更加光明正大,中國人的聰明和勤勞,使他們成為希臘生意最好的商家,讓很多人在希臘收獲了財富。
12年過去,希臘再也沒有過移民大赦了,隨著“歐債危機”的爆發,希臘人的慷慨似乎也沒有了,現在只歡迎資本進來。中國資本的全球化,也必將是時代的潮流。就像當初我們有嚴格的出國管控,但擋不住溫州人、福建人、東北人等等有著強烈出國愿望的人,形成了建國以來的兩波移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