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以房養學”究竟如何實現“零成本留學”?
英國為何成為以房養學新熱點?
先來看一個背景數據,據《歐洲時報》英國版報道,英國人的平均購房年齡在38歲,相比較而言,首次買房貸款的華人,年齡卻普遍在26-35之間,呈現年輕化趨勢。這部分人當中,買房的預算在20-30萬英鎊之間,并且都需要來自父母的支持。
同時英國人沒有積蓄的習慣,父母也鮮有支持,因此英國年輕人多數會選擇租房或者與父母居住在一起,很多處于可承受價格區間的房子都被來自中國、新加坡和中東的買家買走。當然也不乏英國本土的投資客,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地產投資達人。而絕大多數投資買家(尤其是海外買家)的購房目的都是buy to let,以出租為主,十分看好英國的租賃市場,而倫敦則是海外買家在英國的首選地。這和倫敦地區居高不下的租售比以及相對友好的海外購房政策是分不開的。
調查顯示,這些海外買家中,60%以上是為了讀書,這種“以房養學”,不僅能夠賺回學費,甚至能夠帶來不少收入的投資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所青睞,也讓留學生海外置業這一群體壯大起來。
“以房養學”究竟如何實現“零成本留學”?
在計算收益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留學到底需要花多少錢?
1. 學費
不同的學校、地區、學習階段,學費都有所不同。作為非歐盟學生,中國學生在英國選擇攻讀本科以及研究生學位的平均學費在17,500英鎊每年(英格蘭地區),根據不同的專業,有的是3年,但是如建筑,工程等專業一般為4年制,醫學則要時間更長。如果按照平均四年計算下來,學費一共高達70,000英鎊。而部分倫敦地區的名校,學費相對來說更高,如果你選擇的是商科,那就更要做好學費儲備了(IC金融系2016-2017年度學費為32,000英鎊/每年);
2. 住宿
即使聽慣了國內的高房價,小編讀書前在倫敦找房子的時候卻還著實嚇了一跳。與國內的月租收費方式不同,倫敦很多時候是以“周”來報價的,更凸顯了倫敦的寸土寸金。
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周邊(倫敦市中心Holborn地區)房租為例,如果你想要在公共交通15分鐘范圍內,找到一個環境不錯的小套間(En-suite,房間有獨立浴室,但廚房和客廳共享),周租金在455英鎊(折合人民幣4004元),整月租金則高達1萬7千左右。
如果你選擇價格相對低廉一些,但配套設置齊全的學生宿舍,就要做好擠校車地鐵通勤30分鐘以上的準備了。此類學生宿舍的租金在395英鎊左右,月租金大約在1萬5千人民幣左右。
與LSE情況相同的是,倫敦其他幾大名校的地區都處于核心地區,比如帝國理工所在的南肯辛頓(South Kensington)地區,國王學院所在的滑鐵盧(Waterloo)(倫敦重要的中心交通樞紐之一),倫敦藝術大學所在的國王十字區域(King’s Cross)等,月房租的均價都在8000-13000人民幣之間。
3. 生活消費
吃穿住行,留學生還要加上游遍英國大江南北甚至歐洲大陸的費用,一年保守估計也需要15萬人民幣。如果你還要進行必要的社交活動,豐富一點娛樂生活和購物需求,則需要更多的預算。
按照這三大花費,我們可以看到,在英國倫敦地區想要安安心心的念一年書,花費約在45萬人民幣。
而倫敦地區,按照簽證擔保費的要求,每月生活費基準為1265英鎊,四年總生活費為60,720英鎊,約60萬人民幣。在英國留學四年學費加上生活費至少需要花費130,720英鎊,約120萬人民幣,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房租這么高,為何一定要選在學區附近,住得遠一些不好嗎?以小編的親身經歷而言,學習效率與離學校的圖書館距離,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成反比的。當時小編就住在離學校大門步行5分鐘的距離范圍內,不管是平時上課、小組討論還是考試,都不會因為如同“織女和牛郎”一般的距離而受到影響。畢竟住在倫敦6區,享受了低房租,卻因為倫敦時不時的交通大罷工而硬生生錯過了期末考試的例子也不少。這中間的取舍,也是需要一定衡量和考慮的。
以上僅分析了大學階段的成本,隨著近年來低齡留學熱的興起,很多家庭在孩子年紀更小的時候(英國寄宿一般最低年齡限定為8歲,也就是從8歲起,非父母陪讀的小留學生就可以獨自來英國上學),選擇將他們送出來,接受最傳統的英國教育,那么對這樣的家庭來講,“以房養學”的投資時間更長,從長遠來講收入更加豐厚,因此投資的必要性也更強。
更有甚者,父親或母親一方選擇來英國陪讀,從教育起步階段就讓孩子進入英國的教育體系,那么“以房養學”的投資方式也是非常適合的一種投資手段。
討論了這些不可避免的留學成本,“以房養學”的優勢就很明顯了。
最直觀的費用節省就來自于房租。
“租房不如買房”,留學生還可以更“精明”一點
“租房不如買房”,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房地產商和中介炒出來的一個噱頭。而如果你能夠認真算筆賬,事實就是,如果能夠將置業投資和留學深造結合在一起,選擇有潛力的學區房,就不會擔心養房成本高、不好轉手、不好出租等問題,那么這筆賬就有了一個明顯的答案。
越來越多的人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在2016年的《留學趨勢特別報告》里顯示,國內的高凈值人群,在海外置業的目的主要是以分散風險和子女留學為主。
尤其是現在低齡留學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海外置業的目的就更不僅僅是在于給孩子在留學期間找到一個安身之所,而是給孩子一個學習的環境,一個成長的氛圍,一個不論是未來選擇在國外繼續發展,還是回國等選擇的一個重要保障。對于家長來說買房是海外資產的配置和固定資產投資的一個選擇。
利好政策下的風潮
“首套房”限購令正在悄然進入執行期,政策中說明,只要你是倫敦地區的“居民”,擁有合法的居住權,則可以和英國護照持有者一樣,享受這項限購令的優惠。國際學生作為Tier 4簽證的持有人,自然也擁有這項權利。
當然,盲目投資也是有風險的。正如在國內投資房產一樣,置業位置的選擇也是意義深遠的,直接影響到后面的投資回報率。
學區房所在區域的整體文化氛圍突出,比如坐擁幾大博物館、帝國理工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白城校區的南肯辛頓和切爾西區域(South Kensington & Chelsea);處于市中心交通便利,熱鬧非凡的,國王學院以及倫敦政經所在的泰晤士河岸地區(Strand,Embankment &Southwark),倫敦城市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卡斯商學院和考文垂大學倫敦校區聚集的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fon)地區,還有UAL、大英圖書館和大英博物館坐落的教育科技中心國王十字地區(King’s Cross)等,都是值得關注的地區。
下一篇: 被福利包圍!看看希臘人的生活有多幸福?